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26篇
  免费   6477篇
  国内免费   4046篇
工业技术   67749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881篇
  2022年   2113篇
  2021年   2887篇
  2020年   2147篇
  2019年   1594篇
  2018年   1706篇
  2017年   1791篇
  2016年   1658篇
  2015年   2697篇
  2014年   3416篇
  2013年   4132篇
  2012年   5004篇
  2011年   5256篇
  2010年   4770篇
  2009年   4457篇
  2008年   4447篇
  2007年   4334篇
  2006年   3635篇
  2005年   2800篇
  2004年   2022篇
  2003年   1345篇
  2002年   1204篇
  2001年   1031篇
  2000年   814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12篇
  1959年   12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2.
为研究低压静电场辅助冷冻对竹笋冻结特性的影响,以冻结曲线、硬度、水分损失率、水分迁移、冰晶形态和组织微观结构为指标,探究低压静电场辅助冷冻(-35 ℃)和普通冷冻(-35 ℃)条件下竹笋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压静电场辅助冷冻提高了冻结效率,改变了冰晶形态及分布,减轻了组织微观结构破损程度,改善了解冻汁液流失情况。与静电板间距10、20、30、40 cm处的冷冻竹笋解冻后水分损失率分别为14.16%、12.58%、9.73%、10.44%,显著低于对照组(21.01%)(P<0.05),硬度分别为461.19、507.48、496.65 g和455.31 g,显著高于对照组(350.70 g)(P<0.05)。低场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在低压静电场辅助冷冻下竹笋解冻后汁液流失减少,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竹笋纤维排列整齐,组织微观结构保持较好。低压静电场辅助冷冻可有效改善竹笋品质,可为利用低压静电场进行果蔬的冷冻贮藏和冷链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织物组织结构与复合纱线线密度对织物凉爽性能的影响,将线密度为7.4和9.8 tex涤纶分别与线密度为7.8 tex锦纶反向加捻、并线后作为纬纱,以8.3 tex涤纶/竹浆纤维50/50混纺纱作经纱,设计平纹、二上一下斜纹和透孔组织织物.测试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热湿舒适性能及织物干、湿态升温曲线,并采用凉爽温度指数对织物的综合凉爽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6种设计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均高于标准,且平纹织物最好,纬纱粗细对瞬间接触凉感影响不显著;透孔织物透气性最好,且在人体出汗的状态下具有较好的导湿散热性能.平纹织物凉爽温度指数最高,最大凉爽温度为2.8℃,综合凉爽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和几丁质具有相似的结构,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两类天然多糖。经2, 2, 6, 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氧化修饰制备的纤维素和几丁质纳米纤维,不仅具有多糖类物质的良好亲水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丰富的官能团(羟基、羧基、乙酰氨基和氨基等)所带来的特定化学性质,而且还具有纳米纤维的纳米尺寸效应、大比表面积、高表面活性、高结晶度和手性液晶相结构等特点,已成为生物质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对TEMPO氧化修饰制备天然多糖纳米纤维的方法及剥离机制进行了总结,同时重点综述了TEMPO氧化修饰的天然多糖纳米纤维在薄膜、凝胶、导电、医用、电磁屏蔽及环境等复合材料的增强和功能升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纤维素和几丁质纳米纤维的官能团及纳米尺寸在复合材料中的增效机制。最后,对天然多糖纳米纤维的发展方向及其在各领域应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杜祥斌 《陶瓷》2021,(3):143-144
早在我国晚唐五代时期,就开始产生了建盏文化,发展到宋代时期逐渐和茶文化进行了融合,并形成了一些衍生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家的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建盏文化从诞生到盛行又走向衰弱,在现代又重新走向复兴,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建盏珍贵文物,也逐渐成为了陶瓷中的上品。在建盏文化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就是曜变建盏,其中更是蕴含了独特的审美和文化。  相似文献   
6.
运用放射性元素寻找油气是一种非常规油气勘探手段。近年来,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富烃凹陷周边古近系钻遇高自然伽马(GR)砂岩,其GR值(100~300 API)甚至大于同区泥岩的GR值(100~200 API)。为了弄清该特殊现象背后的地质意义,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开展了铀(U)、钍(Th)、钾(K)等3种元素含量与GR值的相关趋势线分析,从井震特征、岩性特征及矿物成分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砂岩GR值增高的主要原因及成因机制,探讨了放射性元素聚集的条件、运移通道、驱动力以及油气意义。结果表明:西江、惠州地区由U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恩平、番禺地区由K,Th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砂岩GR值增高有两大成因机制,一是地下流体带来的放射性元素离子U4+在氧化-还原面处富集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这种特殊现象说明在具有连通基底大断裂旁的圈闭中,U4+的富集指示了曾经油气的存在,证实了研究区油气运移通道的有效性,对于油气藏的预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二是地表流体带来的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大量沉积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含放射性元素矿物性质不稳定,可指示近源供给的存在,对于判断物源及沉积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成果为预测研究区油气成藏有利区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实施促进了国内土壤监测业务的发展.对比分析了目前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采样、前处理技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对采样环节的要求较高,需使用采样器和保存剂来减少挥发损失,进样前提取过程宜选用吹扫捕集等具有封闭系统的高效自动化方式.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的回收率主要受萃取、净化方式的影响,二氯甲烷和加速溶剂萃取的组合方式既快速又节约溶剂;净化材料宜选择弗罗里硅土、氧化铝类物质.选择合适的采样、前处理方法才能保证回收率、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Walnut flour (WF), a by-product of walnut oil production, is characterised by high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roteins, and fibre contents and presents suitability for bakery products. However, when using non-traditional ingredients, it is essential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n the quality properties of the final product. So, this work aim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WF on the technological, physicochemical,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 gluten-free (GF) cakes. WF was added at a flour blend (cassava (CS) and maize (MS) starches and rice flour) at 0, 10%, 15%, and 2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F modified starch gelatinisation, increased amylose–lipid complex (ALC) content, and made crumbs easier to chew. Besides, the total dietary fibre (TDF) and protein cont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akes with 15% WF presented the highest specific volume (SV) and no differences in overall acceptability with respect to control. Hence, WF is a suitable ingredient for gluten-free bakery products.  相似文献   
9.
10.
The present study re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erformance of silver phosphate (Ag3PO4) microcrystals as photocatalyst (degradation of Rodamine B-RhB) and antifungal agent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C. albicans)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455 nm). Ag3PO4 microcrystals were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co-precipitation (CP)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he as-synthetized Ag3PO4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after 4 cycles of RhB degrada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images.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was analyzed in planktonic cells and 48h-biofilm of C. albicans by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 counting, confocal laser and FE-SE microscopie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SPSS software. 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of Ag3PO4 were observed upon recycling. After 4 recycles, the material maintained its photodegradation property; an eightfold increase in the efficiency of Ag3PO4 was observed in planktonic cells and a two fold increase in biofilm when irradiated under visible light. Thus, higher antifungal effectiveness against C. albicans was obtained when associated with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